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dingdian365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那怕林家里备有府医,可也要有人及时通知府医,府医才会知道孩子生病的事啊,当府医赶到之时,林承宗病的只剩下一口气了。
府医一看林承宗的情况,当场大怒,“孩子病的这么严重,怎么这时候才叫我来?”
这孩子一看就知道是烧了好一阵子了,要是早一些让他知道,他几剂药下去,退了烧也就成了,烧成这样才找他来,他又不是神仙,那能救得回孩子!
奶嬷嬷急道:“大夫,你就试试看吧。”
她心下暗暗懊悔,不过就是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酒,那知道一回来,就看见承宗少爷病成这样呢。
她心下一急,再见林如海望向她的眼神颇为不善,她连忙直接打了一旁的小丫环一巴掌骂道:“你这作死的小蹄子,承宗少爷病成这样,你怎么不瞧得去通知府医一声?”
那小丫环满脸通红,一脸委屈,低低道:“嬷嬷你都不管了,那怪得了我。”
几个姐姐都跑出去玩了,就连嬷嬷也都不在了,为什么她不行呢?只是那知道才一回来,便见到承宗少爷病成这样,她也吓了一大跳啊。
奶嬷嬷虽发愤怒,这小丫头是想把承宗少爷生病的事情往她身上推吗?
她气的直接打了小丫头一巴掌骂道:“作死的小娼/妇,眼睛只瞧得往主子身上盯,要是你仔细一点,承宗少爷怎么会病成这样。”
奶嬷嬷一开口,便是一堆污言秽语,这奶嬷嬷是个乡下人,也不懂什么规矩,遇到了事儿就骂,横竖只要声音大,道理就在她身上。
直把小丫环骂的都忍不住哭了起来,小丫环也不明白,偷懒的大小丫环这么多,怎么奶嬷嬷就捉着她一个人骂?
不服之下,小丫环也强着脖子跟奶嬷嬷对骂了起来。
两人这一骂,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抖了出来,像是好几次有人也察觉到少爷房里的奶嬷嬷只瞧得吃酒赌钱,也特特去报告给了大管家,但大管家也没怎么理会,甚至还暗示着底下人不必对承宗少爷尽心……云云。
林如海这时才知道自个儿子竟然被人这样子苛待,整个人都气的很了,望向大管家的神色都有些不好。
林如海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心中杀意,让人把承宗房里的丫环仆妇尽数锁拿,就连大管家也都让人看了起来,直接向府医一拱手道:“敢问大夫,小儿……”
林如海虽是竭力镇定了,但是脸色惨白,显然也是极为紧张。
府医暗叹了口气,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呢。
他在林府里也待了好一阵子了,林府的八卦那怕再不想听,也着实听了不少,这个林大人也的确是自找的,一开始把庶子捧的像什么一样,后来有了嫡子,便不把庶子放在心上了。
林家就只剩下林如海一个主子,下人都是看着主子的意思而行动的,要是他这个做主子的对自个儿子略略注意一点,也不会让一个小小幼儿烧成这样也无人发现。
府医低声道:“在下尽力而为,不过……”他顿了顿直言道:“林大人怕是得有些心里准备。”
都烧到这地步了,只怕……即使救活了也只怕会烧坏了脑子。
听出府医的暗示之意,林如海脸色惨白,但终究道:“还请府医尽力救治承宗。”
府医忙活了大半日,这才堪堪救回了林承宗的性命,看着不如以往机灵的承宗,林如海心下一痛,“终究是我的错。”
是他的错,不该一开始便因为孩子之故而处处偏着杨姨娘,甚至因此而冷落了正妻,既然错了,那干脆一条路上走到黑也就罢了,偏生为了一时之气逐杨姨娘,自己又顾不好孩子,结果一无所有。
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双嫡出子女跟着贾敏走了,就连他唯一的庶子也都毁了。
林如海越想越恨,直瞪着承宗房里的几个小大丫环跟奶嬷嬷。
“来人!”林如海高声道:“把这些人全都给我发卖到黑煤场里!”
大管家被人看了起来,府里自然由着二管家主事,二管家听到此处,不由得吓了一跳,“老爷,这怕是不好吧!怎么说咱们林家也是积善之家。”
他们林家素来以慈善出名,那能做得出发卖人的事呢,而且还是把人往黑煤场里卖,这事要是让人知道了,只他们林家的名声就全没了。
林如海挥了挥手,咬牙切齿的只说了一个字,“卖!”
名声!名声有什么用,能换得回他的儿子吗?
此时此刻,他才能明白贾赦为什么总是一副那么爽的模样了,不要名声,不顾名声,只凭着自己的心思行事的感觉当真是爽!
看着林如海脸上一瞬间莫名有些变态的神情,二管家那敢再说话,连忙有一个是一个,把承宗少爷房里的丫环仆妇尽数发卖。
不只是丫环仆妇尽数拉出去卖了,林如海犹不解气,连大管家一家子也直接让人打了出去,虽然没发卖他们,不过也让他们净身出户,一家子几代的累积也直接让林如海收了起来。
大管家一家子除了一身的衣裳,竟然连半文钱都带不走,这一招虽然狠,但并不违背律法,毕竟奴仆无私产,只要做主子的一句话,奴才祖祖辈辈攒下来的私房就全都是主家的了。
林家自喻为读书人家,向来惜弱,甚少做出这般狠毒之事,这一连串的操作看的众人暗暗心惊,好些人都忍不住好奇的一问,一问之下才知道林如海的宝贝庶子因为家中仆人的不经心,硬生生被烧成傻子一事。
再想想先前林如海为了这个庶子而不惜委屈正室,让怀了孕的正室愤而和离,结果不但老婆没了,一对嫡出的子女也跟着没了,要真是还有美妾庶子在怀也就罢了,偏生林如海又为了讨好嫡妻而发卖美妾,就连庶子也因着无人照料而烧成傻子。
想着林如海自个的骚操作,搞的自己妻离子散,大伙都不由得叹到何苦来裁,结果落到两头空,两处都不讨好,最后就连自己的官位也跟着没了。
虽说林如海上旨乞骇骨回乡,不过以林如海四十出头的年纪,正是最适合在朝堂上继续发光发热的年纪,一般而言那有那么容易让林如海说走就走的。
少说的来来回回个好几个月,朝堂上表足了留住人才的态度,同时林如海也表明了当真因病无法再继续为朝堂效力的情况后,才会批准了林如海乞骇骨的请求。
不料林如海乞骇骨的折子才刚上去,平康帝马上就准了,这代表着什么?表示圣上也厌恶了林如海了。
圣上的心思自然是全大晋的风向,这事一出来,平日里与林家交好的人家都不敢上门了,要不是林如海还有几分脸面,难保不会被人落井下石一番。
就酱,林如海拖着病体,强撑着处理好了林家财产,便一个人带着痴痴傻傻的林承宗回了苏州,此后再无音讯。
xxx
对于林家之事,陆昭等人也就是叹息了几句便罢,没把林如海的事情放在心上,正如安宁所说的,横竖林妹妹已经出生了,林如海这个家伙就可以抛到一边去了。
陆昭等人没怎么费心思去打探林如海回苏州的生活,贾敏也不曾问过,林如海这个人不知不觉间便从贾家人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了。
匆匆数年过去,说起来,变异玉米的研发速度倒是比预计中的缓慢了许多,除了第一次不知怎么的运气特好,变异出了生长速度比寻常玉米要快上一整月的变异玉米之外,另外几次的变异方向都有些古怪。
像是变异出特大穗子,还有极易染病的品种……等,就是变异不出来陆昭所想要的品种。
不过倒有一次变异出跟现世的甜玉米差不多的品种,产量虽然不高,但胜在好吃,就连宫里也爱的很,平康帝只吃了一次便就爱上了,特特指明要陆昭将那甜玉米做为贡品,陆昭只好再花点功夫把这甜玉米的品种给稳定了。
陆昭废了近三年的功夫,这才变异出了结合第一代的变异玉米,以及特高产的特性的变异玉米,但是种性不甚稳定,二代之后的第三代便会出现反祖的现像,直到现在陆昭等人还在想办法稳定种性。
毕竟在现代的人大不了年年买新种子,但在古代山路不便,再加上运输速度问题,年年买新种子这种事情是不合实际的,还是得把种性稳定了之后,这才能够发下去种植。
不过变异玉米这方面的速度虽有些慢了,但是肥料这一块的进度倒是极为喜人。
陆昭与贾珠等人反复研究比较之后,最后定下二种肥料来贩卖,一种是改良土壤质地为主的基肥,一种是以有助于果实生长的追肥。
基肥用于种植前使用,可以改善土壤质地,而且其中成份以钾肥为主,大多是些硫酸钾、草木灰一类;而追肥虽是以粪便为主,但主要是家畜家禽的粪便与骨粉为主,为了制造追肥,陆昭还在肥料场的旁边开了养殖场,以便收集动物粪便与骨粉。
别小看了这两种肥料,效果却是挺喜人的,两者相辐相成之后,收成可有足足以往的一倍之多,如果种的是变异作物,更是以往的数倍之多,扬州一带早就有好些老农开始买起了这两种肥料。
别看农人没读过什么书,不过事关自个的肚皮,大家也是精的很,大伙心中自有一笔帐,这基肥一年撒上一次就成了,而追肥也不过是种植的途中撒上一次,花不了多少钱,但种植出来的结果可比以往要多的多了,怎么算都是划算的。
而且同样都是肥料,肥料厂里出来的肥料却没有什么臭味,虽然难免还是有一些味道,但可比他们闻惯的大粪味要好多了。
再则,他们以往也不是没试过拿自家的粪便来肥田,不过又臭又难闻不说,而且同样明明是粪,也是用着差不多的手段,但他们沤出来的粪又臭不可闻不说,种出来的效果又不如肥料厂里出来的了,如此一想,农户便干脆狠下心来花点小钱,直接跟肥料厂买了。
而且这肥料成本并不高,既使算上人工,一桶也不过二、三十文钱也尽够赚了,二、三十文钱的肥料便足够用上好几亩的地,怎么算也极为划算。
倒是材料的收集有那么一点子问题,毕竟区区一座养殖厂,能够提供的肥料有限,从乡下收集的动物粪也有限,于是乎,陆昭便转了方向,和贾珠研究起用人粪代替动物粪的可能性。
毕竟这世上最多的动物莫过于人类,而要从城市当中收集人粪也不是件难事,再则,一般城镇里早就有了粪夫这个产业,他们只要改向粪夫买粪即可。
所谓的粪夫,便是城中收粪的挑粪工,他们平时挨家挨户的收集粪便,运到城外,赚着那一点子辛苦钱,挑出来的人粪也没有浪费掉,多是晒干后制成粪饼卖于农户。
不过那些粪夫所制的粪饼虽然也有肥田之效,但毕竟不是像陆昭等人仔细研究出来的,大多是胡乱弄一弄便罢,效果自然远不如肥料场里出来精心搭配的肥料了。
陆昭的建议是直接结合粪夫,让粪夫把挑出来的人粪直接转卖到肥料厂中,一方面省了粪夫将人粪制成粪饼的步骤,肥料厂也省了再去收集人粪的功夫,另外再由肥料厂的再将粪便制成肥料贩售,以达到三赢:粪夫省功,肥料厂省心,农户占利之效。
另外人粪固然是一种肥料,但追肥里更不可少的是骨粉,什么鸡骨、猪骨都算是追肥料的主材料。
是以陆昭又再多推广垃圾分类这一块,多花上几文钱,再经着粪夫把各种骨头收集回来制成追肥。
当然,陆昭敢提出这事,便是已经在扬州一带小规模的实办过了,而且效果不错,这才敢把扬州经验推广出去。
陆昭的折子里的方法明确,而且对于原有的产业伤害极小,又有确实的事迹,再想着肥料的好处,平康帝等不及陆昭出孝,便迫不及待的招他上京了。
当然,陆昭此行还特特带了贾珠,且不说贾珠在肥料一事上着实花了不少心力,该记一大功。
另外一方面,算算时日,也出了贾母的孝了,也是时候该办一办贾珠和常家姑娘的婚事了,于是乎,贾家一行人便包袱款款的上京去了。
作者有话要说:肥料、粪夫的资料都是在网上找到的。